深秋时节的黄河入???,空气已有些许凉意,但美丽的风景不曾离去。
10月下旬,科技日报记者在东营采访时,看到的景象让人着迷:深红色的碱蓬簇拥成为一块块的“红地毯”,大片的湿地里芦花飞雪,草丛间飞鸟云集。
翅膀宽而长,身体覆盖白色羽毛的国家一级?;ざ铩澳窭啻笮苊ā倍桨尊俣云芟⒌氐难≡袷翘籼薜?。但现在,它却在地处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自然?;でㄒ韵录虺苹迫潜;で┌擦思遥奂品敝沉?000只左右的雏鸟。这一数字,让后者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。
鸟儿对环境最敏感。在黄三角?;で冢萍既毡钦呖吹搅朔伤僮羁斓哪瘛馕灿暄?、栖息距离最远的鸟——北极燕鸥、飞得最高的鸟——斑头雁……鸟儿落地,让黄三角?;で墓芾碚咛乇鹱院?,“这里的神奇鸟类数不胜数。”
有准确数据为证。目前,在位于黄河入??诖Φ幕坪尤侵薇;で?,鸟类已由1992年的187种增至如今的371种,其中国家一级?;つ窭嘤?2种增至25种,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%,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、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、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、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。
值得注意的是,每年有600多万只鸟经此迁徙、越冬、繁殖,由此,这里被专家们称作鸟类的“国际机场”。而在神奇鸟类之外,黄三角?;で采ぷ判矶嗌衿媛躺参铩?/p>
比如长1米—4米,全体疏被褐色长硬毛的野大豆现在已是濒危植物,但在黄三角?;で捶植脊惴?。记者了解到,作为中国沿海最大的一个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,这里拥有685种各类植物,刺槐、旱柳、柽柳、芦苇和盐地碱蓬等成为代表物种;而昆虫调查鉴定512种,其中99种为山东省新纪录。
鸟儿喜欢,植物喜欢,昆虫喜欢。这一切源于黄三角?;で匀换肪车某中蚝?。
如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?;ず透咧柿糠⒄沟闹卮蠊艺铰??这是沿黄省区面临的一个共同重大命题。
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说,近些年,东营市一方面以自然恢复为主,实施退耕还湿、退养还滩7.25万亩;另一方面通过实施16个湿地修复项目,构建起“河—陆—滩—?!绷ㄌ逑?,累计修复湿地28.2万亩。
去年,黄河三角洲共计生态补水1.74亿立方米,比近10年均值增加两倍多。通过筑堤修坝向湿地引水、蓄水,恢复地表径流、补充地下水,用淡水冲碱压盐,促进湿地的自我恢复、自我发育。
除了补水,如何让水系循环起来?
这些年,东营实施引水提水、湿地水系大连通、湿地小连通等工程,着力构建“河—陆—滩—?!彼盗ㄌ逑担俳坪佑胱匀槐;で拇笱泛褪啬诓啃⊙罚盟艿玫接行Щ航?,湿地生态功能获得较大改善,河流生态系统更加健康。
“坚持?;び畔取⒆匀换指次?,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,推进湿地生态系统修复?!被迫潜;で芪嵊泄馗涸鹑讼蚣钦咔康?,他们在保护方面实施退耕还湿、还滩,加强规划,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,中科院海岸带所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,北师大建立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,并与北师大、中科院海岸带所联合实施了盐地碱蓬、海草床和牡蛎礁恢复等重大科研课题,开展生态保护系统研究,推进实施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。
他们实施了互花米草治理实验项目,清除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;恢复盐地碱蓬、海草床及滩涂贝类等物种,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与安全……截至目前,这里已与30余家科研机构合作,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。